当前位置主页 > 绍兴资讯 >
热门搜索:

考的是“人生”与“期望” 你会怎么写?

绍兴资讯网     发布时间:2020-07-09   
  7月7日,在推迟了一个月之后,备受关注的2020年高考正式拉开帷幕。2020,高考作文考什么?无疑成为了社会瞩目的焦点。

  以下为2020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:

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,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。

 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,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。

 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,个人与家庭、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。

  对此,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?写一篇文章,谈谈自己的看法。【注意】①角度自选,立意自定,题目自拟。②明确文体,不得写成诗歌。③不得少于800字。④不得抄袭、套作。

  高考作文题出炉后,记者第一时间邀请到绍兴名师、高校人文专业的专家教授对作文进行点评。

  鲁迅中学语文教研组长、正高级、特级教师彭玉华

  在天地间活出真我

  “今年的作文题从题旨上讲,意在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家庭、社会的关系,指向学生‘成为一个怎样的人’这一本源问题。即:如何在天地间活出真我?”鲁迅中学语文教研组长、正高级、特级教师彭玉华开门见山,他说,一方面,“我的生活我做主”,作为独立的个体,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期待的方式生活;另一方面,“人是社会的存在”,没有人是一座孤岛,家庭、社会等各种外在力量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干扰着个人的生活方式。这种矛盾在万物互联的当下更加凸显,考生对此应深入思考、做出回答。

  作为一道思辨型作文题,从材料中可以提取两个关键短语:个人生活预设(期望),家庭、社会角色预期。“这两者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,对立在于现实生活中两者往往会产生落差或错位;而无论是活出自我,还是遵从家庭、社会的角色期待,都应统一于成为‘最好的自我’这一根本。”彭玉华进一步解释道,这样来看,考题可有三个观点:一是按自己的期望生活,成为我自己;二是遵从家庭、社会的预期,成为他人期望的角色;三是在自我和家庭、社会之间取得和谐统一,活出最好的自我。显然,第三种观点格局更高。

  “从考试的角度来看,这道题目有很强的亲和力,审题难度不大,扣住现实变化分析矛盾即可,各种层次的考生都有话可写;而不同的价值取向、思维品质和表达视野,一定程度上会使作文有高下之分,体现选拔性考试文题所具有的区分度。”彭玉华认为,近两年的浙江作文题对一线写作教学也颇有启示,一是立德树人,作文就是做人,教作文更要教做人;二是锻造学生思维品质,能理性辩证地分析思考问题;三是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,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。

  浙江树人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教授周锋

  对价值观与幸福观永恒的追问

  “浙江今年的高考题沿袭了历年的出题风格,依然是关注‘个人与家庭、个人与社会’的关系问题,也非常契合当下的现实,将话语的选择权还给了考生。”浙江树人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教授周锋说,今年作文题题干清晰,作文题的中心题旨就是“自我期许”和“他者期待”之间的关系,直指“你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?”这一命题,体现了对价值观与幸福观永恒的追问。

  “考生在立意和构思上并不会有太大困难。而‘难点’也就在于能否看出这两个题之间的‘不同’,即‘如何处理个人与家庭、社会之间的期望落差或错位’。”周锋说,若想夺得高分,考生们需要注意两点:第一是个人与家庭、与社会之间层次的递进,不仅要考虑到自我期望与他人期望的错位,也要看到社会上这种“期望错位”的现象;第二是关注到“怎么办”。既要想到“坚持自己,张扬个性”,同时也要考虑到作为社会一员,要承担的“社会责任”,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。在疫情之下,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,可用的素材也不少。

  “某种程度上,考题构建了一种‘尘世的崇高’,而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,更强调一种‘自我叙事’。”周锋认为,考生要用温润的故事、细致的场景描绘,为心中那一份“美好的期许”倾力付出,才能凸显意义,打动阅卷老师。同时,行文要基于“人”的特性来考量、厘清在自我的人生追求中如何均衡家庭、社会赋予预期。行文要力现“思辨”,显然不可只立意一方,偏颇而论。

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李恒光

  在“自我期许”和“他者期待”取得平衡

  “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具有思辨性,命题材料让考生直面个人、家庭、社会三者的关系,要求考生思考个人追求与家人预期、社会角色之间错位时如何应对。”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李恒光也认为,从审题的角度看,基本没有阅读障碍,考生理解起来应该并不困难。

  李恒光说,从立意的角度看,理性来讲,在现代多元社会中个人的追求应该得到尊重,年轻人在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同时满足家庭预期。但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,个人与家庭、社会之间的错位又是必须面对的。其实每个人都处在这种复杂的境地,如何应对这种错位是解题的关键。

  从写作的层面看,考生需要关注一个词——错位。“如何面对它,是‘宁作我’的个性张扬,是活成家庭期望中‘争气儿孙’,还是承担某一社会角色所捆绑的种种责任?这个题目,对那些语文功底深厚,语言表达能力好,运思能力强的考生来讲,会写出好文章来,因为不愁没话讲。”李恒光说,但过分强调个人追求,枉顾家庭期盼、社会责任是不合适的。年轻人只有将个人追求融入到国家发展、民族复兴的伟业中,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错位,这样写作思路也就打开了。当然,也可以加入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例子”来议论,更多的要体现写作者对这些历史或者现实中例子的“沉浸式的带入性体验”——把“他们的故事”移情到“我的感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