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主页 > 绍兴资讯 >
热门搜索:

把脉问诊勇战“疫” 岐黄亮剑显担当

绍兴资讯网     发布时间:2020-04-25   
  2020年初的这场疫情,打乱了生活的节奏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“疫”中,最辛劳的莫过于直面病毒和死亡的白衣战士。上虞人民医院中医药科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主战场,建立中医药应对机制,组建中医药防治组,深入挖掘传统中医诊疗技术和药方,为抗击疫情提供预防用方、治疗用方和恢复期用方,构筑了一道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“防疫屏障”。

  精诚济世,熬制汤药抗疫情

  传染病在中医领域属于“瘟疫”范畴,根据新冠肺炎的特征及发病的临床表现,此次“瘟疫”属于“寒湿疫”,这是对中医药的大考。疫情来势凶猛、发病范围广、传染性强,要在最短时间以最快速度来阻击疫情,关键是抓住核心病机,阻截病气传变渠道,尽快将病邪排出体外。普适、速效、决胜,是上虞人民医院中医药科在此次抗疫行动中的三个关键词。

  “积极预防比事后救助更重要,‘治未病’一直是中医药的优势。”中医药科主任唐森海说,科室与上虞中医药专家共同讨论后,拟定出可健脾化湿、解毒防疫的预防方,日均发放汤剂1500包、颗粒剂220盒给所有易感人群、高危人群、一线医务人员等服用,以提高免疫力,全方位遏制疫情蔓延。

  浸泡、煎煮、合并、包装、分装……药剂师每日连轴熬制汤剂十几个小时,近20公斤一袋的药渣一天要清除20多次。为了筛选出有效经方,医师们查阅汉代张仲景《伤寒杂病论》、吴又可《瘟疫论》等经典医籍里的处方,融会贯通、古方新用,选用草果、槟榔、厚朴、石膏、苍术、藿香、金银花、银翘等药材,商讨论证出不少抗疫良方。

  辨证施治,一人一方显疗效

  透过护目镜看舌象,戴着口罩问症状,隔着手套诊脉象,疫情挡不住中医人“望闻问切”。每天上午,医师们都要深入隔离病房,一对一看诊,从饮食、睡眠到排泄、体感,事无巨细地询问,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、用药疗效,力所能及地做好心理疏导;下午,防治组要开会讨论疑难病例,探索中西医结合救治新方案;晚上,医师们反复研习患者的实际案例、查找典籍,深入归纳,拓展研究治疗思路,时常忙碌到凌晨。

  由于病人病情复杂多变,高热、低热、不发热;咽痛、咳嗽、痰难咳;有的恶心呕吐,有的腹胀腹泻,有的胸闷气喘,有的心慌气短;多数病人舌苔白腻,但又有浊腻、厚腻、滑腻、干腻、薄腻的不同,脉象也各有滑、数、弦、浮、沉、细、缓、濡的不同。中医专家通过详细问诊,细辨各脉点的脉象表现来分析病因、明确病位,结合中医经典著作《伤寒论》《瘟疫论》,评估分析患者病情并进行辨证论治。

  73岁的俞大爷两肺感染的同时,检查发现还有胃部疾病,医师为其加入了山药;患有红斑狼疮、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的徐阿姨阴虚燥热,医师开药方时注重滋阴清热……“因人因时因地的治疗思想是中医的灵魂。”唐森海表示,在中医诊疗过程中,人民医院救治小组各位中医专家坚持采取“一人一策、一人一方、一日一讨论、一日一评估”,抓住关键病机用药,精准辨证施治,及时调整药方,确保发挥中医药的最大疗效。

  扶正祛邪,固本培元助防控

  “中医是一个从疾病预防、治疗到康复全链条的治疗模式,不仅讲究‘未病先防’,也注重‘愈后防复’。”唐森海说,出院患者虽然整体临床症状已改善,但部分患者仍存在肺脾气虚、气阴两虚、痰瘀阻络等情况,常表现为咳嗽、乏力、食欲不振等。他们在患者出院后配备了14天的中药,为其调整体质,巩固治疗成果。同时,在整个诊疗过程中,人民医院中医药科戚泽飞主任、钱一安医师采用中医传统疗法来促进患者机体恢复,提高其免疫力,如雷火灸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艾灸等,使患者情志调畅、气血流通、正气提升,体现中医药综合干预的优势。

热点新闻